2017年9月30日 星期六

九月下旬觀課紀錄


高一觀課---張惟智老師教韓愈《師說》

       九月下旬觀看惟智老師的教學特色,筆者簡要歸類為以下十點:

    1補充資料:教師會在課文上完後發講義作補充,不在一開始發,以免部分學生認為看講義就夠了然後就不聽課。
       發放訪間如何做筆記的講義給小老師,因為頁數較多,所以讓有需要的同學自行找小老師複印,不需要的人就不用了。
    2班級經營:每次課堂一開始老師都會先用一些時間做班級經營,一來是緩和一下學生下課浮躁的氣氛,二來是班級常規的確立。
       面對晚到的學生,會追問對方到哪裡去,確實掌握班級學生動態。課堂期間不時下來巡視學生的狀況,面對上課睡覺的學生,不直接點破以免讓他丟面子,但會走到他旁邊講課,只要不是太遲鈍的學生都會在老師走過身邊時醒過來。
        3題解順序:上完課文之後才解題,和一般先說題解作者後才講課文不同。課後筆者詢問惟智老師,老師回覆因為先解題的話,學生對課文還沒有概念,會不知道老師在說什麼,等課文講完之後,學生對課文有個概括性的了解,此時解題,學生較能夠理解。
       4交待時空背景:例如韓愈寫《師說》時,上至朝廷下至民間皆敬佛尊道,儒教相形之下較不盛行,韓愈的某些作品是對當時的時空所進行的反應。
       5修辭的作用:不單單是說哪段是使用什麼修辭技巧,並說明此種修辭技巧可產生的效果,例如激問法可以增強文氣。
       6結合生活實例:在講作者時,韓愈時期有唐憲忠迎佛骨,老師結合新港當地信仰特色,談起近期的迎神活動,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,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,進行有效的教學。
      7古今之別:例如談到「床頭捉刀人」時,特地講解「床」這個字,古代床字和現代床字的意思相差甚大,確立文字的內涵後,得以避免學生誤解情境。
       8相似比較:例如「名字」,何為名?何為字?雖然現代人乍看之下似乎相同,但實際上背後大有其內涵存在,透過板書搭配講解以奠定學生的國文能力基本功。
       9適時補充文學史資料:例如《世說新語選》此課,今人將之歸類為魏晉六朝筆記小說,於是老師從縱的開始補充,談上古神話,然後再橫向的擴充,談起世界各個民族都有其民族的神話傳說。
       10文章結構:例如《愛之淚珠》這課,由於是白話文,所以文字很簡單,因此在講課文之前,先講大致可以分為哪幾個大段落,然後讓學生試著自行歸類,看哪幾段屬於哪一類,並抽數位學生上台書寫自己的分類結果,以此方式促使學生先行閱讀,並對文章有提綱挈領的認識。

2017年9月18日 星期一

九月初觀課紀錄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考試後學生訂正考卷

       由於此次跟課的班級為高一(104),高一生剛進來人生地不熟,對於高中學科也陌生,所以老師一開始著重於基本功的奠定,因為若是沒有基本功,一切都是空談。
老師上課首先強調傳統寫字的重要性,有鑑於現代年輕人普遍具有手機成癮症,親自手寫的時間甚少,但新制學測特別把作文從國文科抽離出來,成為獨立的單科考試,因此手寫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,而手寫字的端正與否,有賴平日的書寫奠定,除此之外,外面講究的公司亦重視手寫履歷,從學生將來要面臨的考試及就業去談,貼近學生需求,吸引注意,加深印象。
       課文則是從翰林第一冊第三課《世說新語選》開始上,之所以會先跳過第一課《師說》的原因在於,從比較有趣的短篇故事作為起始,較能引發學習動機,等上完此課之後,才會進入較為嚴肅的課文《師說》。
       為了避免學生上課想睡,老師不時抽籤點人回答,當然答對答錯都沒關係,畢竟對方是學生,若是全都會的話也沒必要來上課了。
       綱舉目張是老師上課的一個特點,例如教《世說新語選》這課,從藝術性開始談,問何為藝術性?然後再談藝術性的高低之別。
       有乾淨整潔的環境,方有良好的教學品質,因此教室的整潔工作成了一個重要的環節,並非只是做給評分者看的而已,目前觀課的這一班,在整潔上有一些地方還可加強,例如經年累月的汙垢造成地板過黑,黑板的板溝亦是被忽略的一塊,這些地方日後導師會督導加強。
       由於還要顧及到班級經營,所以表面上一堂課有50分鐘,實際上掐頭去尾只剩下約40分鐘,高一初期還要顧及基本功的奠定,是故進度比較慢一些,日後預定會輔以教學光碟播放多媒體教材,並帶學生到圖書館搭配平板及WIFI讓學生上課查閱資料。
x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