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文科教學活動設計簡案
單元名稱
|
〈項脊軒志〉
|
年 級
|
高中一年級
|
設計指導
|
張惟智老師
|
|||
教材來源
|
翰林版—國文第一冊第五課
|
時 間
|
一節課(50分鐘)
|
實習教師
|
吳博超
|
|||
學生學習
背景分析
|
以過去學過的古文運動為基礎:繼第一課的〈師說〉之後,學生對於古文運動的時代背景,以及唐宋古文八大家,已有基本的認識,因此就明代散文的流派做進一步的補充,使學生更了解古文運動的發展和脈絡。
|
|||||||
教學方法
|
講述、問答、思考、啟發。
|
|||||||
教學資源
|
翰林版高中國文第一教師手冊、備課用書
|
|||||||
教材價值
|
明代中期,文壇出現「前、後七子」,他們主張:「文必秦漢,詩必盛唐」,本意為效法詩文鼎盛期的創作,但發展至後來,文人流於模仿古人語言,未有新意。於是王慎中、唐順之、茅坤等人,起而反對,號稱唐宋派,歸有光是其領袖;他認為傳統古文的發展,從秦、漢到唐、宋古文八大家,各有特色,都是值得取法的對象,「學古」應該學其精神,而不是拘泥於形式,影響清代桐城派的古文創作理論。
歸有光的古文,擅長描寫家庭瑣事,在平淡的事件中,流露出對親人的真摯情感。而本文〈項脊軒志〉以「百年老屋」的興廢為線索,抒發自己雖處「敗屋」之中,卻懷抱遠大的志向。文中表達對祖母、母親、亡妻的追念,感慨物是人非,世事滄桑,極富有人情味。
|
|||||||
教學流程
|
教學活動
|
時間
|
教具
|
|||||
準備活動
|
(一) 播放項脊軒志的動畫短片。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DrvuIT5p2dc
|
5
|
板書,多媒體影音播放器
|
|||||
發展活動
|
(二) 補充國學常識:
1簡介志與記兩種文體,進行表格化比較。
2在唐宋古文八大家的基礎上,簡要補充明代散文的流變。
(三) 解說課文:第一段文章導讀,形音義補充,相似詞彙比較,修辭技法,
成語補充。植物象徵意涵說明,說明析數及其例子。
(四) 詢問學生「項脊軒」修葺前後的差異何在?
(五) 回顧第一段的段落大意
|
5
7
30
2
1
|
10/20星期五、第二節,於104試教
試教照片
於10/20(五)初次試教後,根據實習輔導老師的反饋,我發現自己還有許多地方尚待改進,大致可分為以下八點:
一、於當日教學活動中,未能有效引起多數學生的學習興趣,可以回憶以前求學階段中,精采上課的老師是如何講課,又有哪些缺點要避免。回憶起來,以前上課精采的老師,講課結合生活實例,講話抑揚頓挫明顯,輔以肢體動作,國台語交雜等等………………。
二、使用多媒體教學器材前,需先測試器材是否可正常使用,當天放影片時,音效故障,放不出聲音來,變成只有畫面而無聲的窘境。
三、即使事先測試器材都正常,當天依然可能出現器材故障的情況,是故宜有備案,能有器材輔助使用當然最好,萬一沒有了也能獨撐大局,例如地理科老師在缺乏地圖海報的情況下,依然可以透過粉筆畫出地圖,國文老師理應也要具備同等的能力。
四、現場有多種顏色的粉筆,可供輔助使用,為了避免將來教學現場缺乏多色粉筆,現在宜事先準備,也可以最後統一用它色粉筆作重點標記。
五、目光要能和學生四目對望,避免成為三板老師,教學過程中,有幾位學生願意配合問答,他們就希望能獲得老師的注意,若老師避開他們的目光,久了他們也會疲乏,幾堂課之後容易睡成一片。
六、下台巡視互動:既然已經配有移動式麥克風,那就應該要下台巡視,如果有睡覺的學生,可以走到他旁邊去提醒他起來,老師下來巡視,可以增加學生的專注度,發現台下學生精神不濟時,可抽人起來問答。
七、課堂要結束時,宜對這一堂課所上的內容進行一個重點回顧,幫學生作個提綱挈領的複習。
八、將來要考教甄時,因為一課要教的東西太多,但試教時間有限,大題很難小作,小題卻可大作,是故宜小題大作,把握主題去發揮。
講義編制:參考翰林光碟教學補充資料,進行統整排版,編排後,經由實習輔導老師的提醒,發現有幾個事項需要注意:
一、標題數字:在剪貼統整過程中,有些標題數字會跑掉,統整完後宜再檢查一次。
二、補充內容:視學生層度進行增刪的動作,若學生層度較好,可少些基本資料,多點進階的補充,若學生層度屬於中後段,宜多補充基礎資料,進階資料可進行削減。
三、統一版面:標題統一粗細,導正斜體字。
四、方便讀者閱讀:大標若落於頁末,宜排版至下一頁,以方便讀者閱覽。
感覺輔導老師非常用心,事後的討論真的會讓人看到自己的很多問題,不過也剛好可以藉此改進。我也曾經發生設備不能用的窘境,只好用我自己的筆電播音樂,結果聲音小到學生根本聽不清楚,輔導老師在後面快笑死XDD
回覆刪除憶起古訓「凡事豫則立,不豫則廢」。
刪除專家都是經過無數次練習。
回覆刪除